第十一章 领导理论
一、名词解释
1.领导素质: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气质、品质等个人特征。
2.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与方法的总和。
二、填空
1.《孙子兵法》对领导素质的观点:“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2.荀子的领导思想代表了战国时期儒家领导思想的最高成就。
3.现代素质理论对领导者素质的研究有两个方面:识人方面、育人方面。
4.组织的领导层次分为三级:最高领导层、中间领导层、作业领导层,其结构特点属于金字塔型。
5.组织内的领导人员分三个层次:高层领导者、中层领导层、基层领导者。
6.能力是领导素质的核心。完成领导工作需要的能力:技术能力、交际能力、行政管理能力。
三、简答
1.有效的管理者具有的共同点:
(1)善于处理和利用自己的时间,把认识自己的时间花在什么地方作为起点
(2)注重贡献,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
(3)善于发现和用人之长,包括他自己的长处、上级的长处和下级的长处
(4)能分清工作的主次,集中精力于少数的主要领域
(5)能做有效的决策
2.领导行为的二元四分论:
A 把领导行为归纳为两个变量(二元):
(1)以工作为导向的领导方式(领导的行为核心是工作,领导者努力使自己和下属的角色都服从于完成组织的工作目标)
(2)以人际关系为向导的领导方式(领导的行为核心是关心人,关心他们工作中的满意度,激励他们,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工作绩效)
B 把领导行为方式分为四种类型(四分):
(1)低规章,低协商
(2)低规章,高协商
(3)高规章,高协商
(4)高规章,低协商
3.领导作风论:
(1)集权型领导
集权型领导是指领导者个人决定一切,然后布置下属执行的领导方式。
(2)民主型领导
民主型领导是指领导者发动下属讨论,共同商议,集思广益,然后做出决策的领导方式。
(3)放任型领导
放任型领导是指管理者听之任之撒手不管,不加干预,下级爱干什么,想干什么,都可以,是完全自由的管理方式。
4.领导效果好于坏取决于三个条件:
(1)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2)任务的结构
(3)职位的权利
第十二章 领导的决策行为
一、简答
1.决策对实现领导有效性的意义:
(1)决策是领导过程中最主要的职能
(2)领导者权力的实现要依赖于领导者制定决策
(3)科学决策是提高领导效能的根本措施
(4)决策是竞争形势的需要
(5)决策决定着组织运行的方向
2.决策民主化与决策科学化的关系:
(1)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
(2)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3)决策民主化和决策科学化是任何有效决策都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3.提高领导者决策水平的方法:
(1)选准决策目标
(2)提高执行者对决策的认可水平
(3)发挥外脑的作用
(4)善于运用逆反意见